地理堪舆学基础知识详解
风水堪舆是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,我们一贯认为风水就是对自然环境抑或地理学的更深入认识,那么有没有哪些风水秘诀是与地理环境相呼应的呢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
阴阳五行堪舆术

阴阳,是一对矛盾,是对立统一的宇宙规律。凡属于沉静、下降、寒冷、重浊、柔弱、阴暗,趋向于静的物质都属于阴的范畴;而活跃、上升、轻浮、炎热、刚强、光亮,趋向于动的物质则属于阳的范畴。
阴阳一方面是对立的,另一方面又是统一的,阴阳互相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,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阴和绝对的阳存在。所以说阴阳互根。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,物极必反,阳极必阴,阴极必阳。
阴阳学说是风水学的重要理论,孤阴不长,孤阳不生,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繁衍生息,都是阴阳交媾的产物。
活人居住的地方属于阳宅,安厝尸体的居所称为阴宅。
五行生克原理大全
五行学说是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事物规律的。这是很多书籍上记载的,五行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相生、相克、相合的关系,还有相刑、相害关系。但主要的还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。
五行生克是五类事物之间,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辅助、推进作用,称为“相生”。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抑制、束缚作用称为“相克”。
五行相生次序: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。
五行相克次序: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。
但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克者衰弱,而被克者亢盛,克者不但不能克制被克者,反而受被克者所反克。如:金弱木坚,金不但不能克木,反受木反克;同样火强水弱,火反克水,土反克木,水反克土,金反克火。
在五行中被生的五行对于生它的五行,称作化。如木生火,又称作火化木,被化的又叫作被泄,即木被火泄。火化木后,火又去生土,这叫火化木生土,或称作火泄木生土。
天干相冲:甲戊相冲,乙已相冲,丙庚相冲,丁辛相冲,戊壬相冲,己癸相冲。隔五相冲。
地支相冲:即子午、丑未、寅申、卯酉、辰戌、巳亥相冲。隔六相冲。
地支相刑:寅巳申相刑、子卯相刑、丑戌未相刑、辰辰自刑、午午自刑、酉酉自刑、亥亥自刑。
地支六害:又叫相穿,子未相害、丑午相害、寅巳相害、卯辰相害、申亥相害、酉戌相害。
天干五合:甲己合化土,乙庚合化金,丙辛合化水,戊癸合化火。
地支六合:子与丑合,寅与亥合,卯与戌合,辰与酉合,巳与申合,午与未合。
地支三合局:寅午戌合化火,巳酉丑合化金,申子辰合化水,亥卯未合化木。
三合局是五行的长生、帝旺、墓库三者共同组成的,三者缺一就不叫三合局,只能叫半合局。三合局中的帝旺宫又叫将星,三合局是不能离开将星的,没有将星的存在就不能成局。
半合局中,有生旺半合局和旺墓半合局两种,生墓之间因无将星则不能成局。长生是事物的初生状态,帝旺是成熟的状态,墓库是收藏的状态,是十二宫的三个代表性的宫位。在平面上三者连线的夹角正好是六十度,是一个等边三角形,是一个最稳定的平面形状。
三合局所反映的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,一种事物可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的客观规律。三合理论是杨公风水术理气的重要理论。
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一切易学的最根本的法则,在现如今的三元空间上是推演事物变化的重要依据,也是堪舆(风水)术的基础知识,必须熟悉、掌握和通悟它。
五行方位心法
壬子癸北方水,丑艮寅东北方土,甲卯乙东方木,辰巽巳东南方木,丙午丁南方火,未坤申西南方土,庚酉辛西方金,戌乾亥西北方金。
以上就是关于风水地理学的基础,我们在中国古代的古籍中是非常常见堪舆术的身影的,所以他是风水学的基础,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。